春节前夕,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河南漯河市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进入第四阶段即案件查处阶段,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查处一批药品违法案件,同时将专项整治中发现的以食品、保健品冒充药品等违法案件依法移交有关部门查处,有效地净化了全市城乡药品、医疗器械市场。 一年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履行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先后开展了终止妊娠药品专项整治,橡胶避孕药具专项整治,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专项整治,“齐二药”假药事件专项整治,农村药品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药品流通连锁企业专项整治,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专项整治,鱼腥草注射液专项整治等多项专项整治活动,共立案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单位375个,查封、扣押“问题药品、医疗器械”637批次,依法取缔非法生产经营假劣药品窝点13个。从去年10月开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为期10个月的全市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对全市54个乡镇所有涉药单位进行集中拉网式检查。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和县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30多名执法人员统一行动,充分发挥药品快检车“快捷、方便、准确”的特点,切实加大药品抽验力度,共筛选药品1000余批次,抽验药品585批次,检出不合格药品169批次,不合格率为29%。今年1月23日,全市农村药品医疗器械市场专项整治进入第四阶段即案件查处阶段,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依照相关法规,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38起经营和使用不合格药品、医疗器械的违法案件立案查处。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知,因为获得药品批号远比获得食品、保健品批号复杂,就有个别不具备药品生产条件的厂家“打擦边球”,以“卫食字”之类批号生产经营似药非药的产品投放市场;有的厂商宣传无药品批号的食品、保健品的疗效,误导消费者。按照现行法规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将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中发现的此类违法案件移交工商部门查处,确保全市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